今天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复旦2025届本科毕业生典礼上寄语毕业生们,终身学习,自主发展。
金力说,复旦人能在茫茫人海中一眼找到彼此,能拥有持续创新的底气和能力,首先因为我们懂得学习的意义,愿意一辈子做一个学习者,终身学习、终身创新、终身成长。
金力表示,面对百年变局、科技大潮、社会变革,面对未来和人生的不确定性,同学们难免彷徨和焦虑。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复旦人“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讲透了以学促知、知行合一的道理。终身学习、自主探究,是我们点亮人生价值的灯,是摆渡到理想彼岸的船和桨。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不断进步、持续创新的信念和实践,而不是安稳的状态。
复旦人不甘于“被定义的人生”“被设计的未来”,即便不能创造剧本,也会选择书写自己的台词;不急于展示 “会什么”,而是喜欢多问一句“是什么”“为什么”;不愿意复制已有答案,而是敢于提出问题并寻求自己的答案。这样的成长会积攒起更坚实更持久的力量,让自己的路走得更稳更远,让人生渐入佳境。
下午,金力在复旦2025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为毕业生提三点建议:
第一,“知识代谢”与“认知免疫”并重。
经过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训练,大家都具备了基本的知识架构,掌握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但站在智能社会的门槛上,知识“半衰期”急剧缩短,先积累后应用的传统认知模式很难应对爆炸的信息量。
所以我们亟需加强两种思维能力:一是“知识代谢”能力,主动快速地更新认知,像更新学术文献一样更新个人的知识库;二是“认知免疫”能力,抵御信息污染,培养对信息过载的抵抗力。两者如同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紧密协作、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我们认知系统的健康。
第二,“解决问题”与“定义问题”并重。
客观看,研究生阶段的许多创新侧重解决问题,运用专业工具寻找最优解。在学习创新阶段,大家擅长解决定义明确的问题;进入社会后,更亟需发现和定义问题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中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当然,定义问题与解决问题相辅相成。定义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方向,而解决问题能验证问题定义的准确性。我们具备完整的问题建构和解构能力,改造世界才会游刃有余。
第三,“专业精神”与“跨界思维”并重。
专业精神是对工作负责到底的态度。在高度分工的社会里,专业精神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而在开放创新的社会里,跨界思维对于打破思维定式、促进融合创新、增强适应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专业精神和跨界思维互为支撑。没有专业根基的跨界,容易流于表面、缺少深度。而有价值的创新,往往是基于某一领域深刻理解之后的拓展和迁移。跨界能带来新工具、新方法、新问题,推动专业的新发现。
大时代资本-2024年配资网最新消息公布-最好的配资平台-股票小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