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七月十八日,家长与孩子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时间科学馆了解不同计时工具的运行原理(资料照片)。
本报通讯员 王三合文/图
体验“空中飞车”、探寻文物密码、学习有趣的科学知识……暑假期间,不少中小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体验研学的乐趣。
8月14日,西安市临潼区代王街道代西社区组织辖区青少年代表走进“飞越大秦”飞行球幕影院。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青少年身临其境地感受大秦帝国的科技、军事与文化魅力。
活动伊始,大家戴上VR设备,与虚拟导游——一名从兵马俑坑中“苏醒”的秦代士兵展开对话。
虚拟导游以生动的语言讲解秦代的尖端科技:弩机箭头独特的三棱设计如何提升杀伤力,水银江河如何模拟帝国疆域,以及长明灯千年不灭的奥秘。“我刚才踏着‘河水’啦!”参加活动的学生刘宇晴兴奋地说,虚拟场景互动让她直观感受到秦代工艺的精妙和工程的浩大。
在“飞行”环节,青少年坐上悬挂式动感座舱。随着画面切换,参与活动的青少年看到万里长城如巨龙盘踞群山、郑国渠清流灌溉万亩良田、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气势恢宏……
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服务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王锦介绍,希望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带领孩子们学习新知识、了解秦文化,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发挥辖区秦文化资源富集优势,联合辖区有关文博单位推出丰富多彩的研学项目,让更多孩子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跨越时空界限,与古老的大秦帝国进行深度对话,沉浸式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7月18日,临潼区行者街道石油生活城社区组织的首期“童心探秘临潼史 研学点亮成长路”主题研学活动在临潼博物馆举行。青灰色的砖墙、飞檐翘角的仿古建筑,瞬间将孩子们带入历史氛围。
讲解员以临潼历史脉络为主线,通过新石器时代陶器、秦汉青铜器等文物,结合场景复原技术,向孩子们生动讲述了临潼从远古到秦汉时期的文明演进历程。
“这些陶器上的花纹原来藏着古人生活的秘密!”参加活动的学生韩以歆睁着好奇的眼睛,紧紧跟着讲解员,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参与活动的家长韩晨认为,这种“沉浸式学习”让孩子记住了文物名称,更理解了文物背后的文化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研学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在触摸历史中增强文化自信。”临潼区行者街道石油生活城社区党委书记魏丽萍说,他们计划将研学活动常态化,结合本地非遗、红色教育等资源,打造“家门口的成长课堂”。
7月18日,临潼区骊山街道华清社区“夏日缤纷课堂”之“我做时间的小主人”主题实践活动走进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时间科学馆。从古代的日晷、漏刻,到近代的机械钟、石英钟,再到现代的原子钟,通过实物展示与图文介绍,参与活动的孩子和家长可以近距离了解不同时期的计时工具。
“平时总说要珍惜时间,但孩子对‘时间’的理解很模糊。今天,我们看到‘北京时间’的产生过程时,孩子突然说‘原来每一秒都这么重要’。这种直观教育比说教有效多了。”华清社区居民付若欣说。
大时代资本-2024年配资网最新消息公布-最好的配资平台-股票小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